扫扫,关注微信

所在位置:首页 > 贤盛思享 > 贤盛视点

一周观市 | 2025.08.25-2025.08.29

来源:贤盛投资 发布时间:2025-08-31 17:05:00

一、市场研判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0.84%至3857.93点,创业板指上涨7.74%,沪深300上涨2.71%,中证500上涨3.24%。本周日均成交额逼近3万亿,而结构性行情凸显,个股涨跌幅中位数为-2.09%,与周涨幅1.9%的全A指数相差4个百分点。

5月以来,沪指走出主升浪行情,期间未见任何明显日间调整,多数在盘中日内完成快速调整,指数一路走高至本周上证指数破3800后,创近十年新高3888.60点。近期行情驱动主要由科技板块领涨带动整体市场活跃,核心是英伟达与寒武纪的业绩,从结果看市场均表示认可,资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抱团AI硬件核心资产,上下游产业链齐涨,形成了一条清晰且强悍的上涨主线。而市场的结构性上涨,体现在当市场中枢抬高后,3万亿成交无法实现普涨,热点会在高景气度板块中聚焦和切换,周四晚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并少见地预告了全年营收预期,东芯股份和芯原股份公告宣布停牌。半导体板块情绪降温,资金涌向有一定景气加速恢复的固态电池板块,港股创新药也大幅修复,资金反复在成长风格之间轮动。

阿里巴巴本周周五发布业绩,集团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剔除高鑫和银泰,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核心业务收收入增长继续强劲,中国电商CMR同比增长10%,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加速增长至26%(创三年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管理层表示,坚持三年投资3800亿的AI资本开支计划,每个季度根据供应链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波动。美股盘前,WSJ报道阿里开发出相比上一代性能更全面的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并会转为国内企业代工。阿里在外卖补贴大战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并且强调落实好三年3800亿元的AI资本开支,结合WSJ关于新一代芯片的消息,可以在云/AI上交付的业绩与发展预期足以令市场满意,一度被压制的云估值水平再次提升,阿里美股大涨12.9%。

同时,可以观察到港股回到高性价比配置空间。港股科技本轮主升浪行情滞后于A股科技股约2月,主要受到外资多空分歧、互联网巨头外卖战、龙头车企价格战、中报预期博弈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并不存在"短期过热"担忧,上述压制因素基本在本月得到消化。港股回调期间,南向资金持续进买入,近一个月净买入1497.16亿元。对比来看,港股互联网、汽车、新消费等的拥挤度比A股更低,属于适合介入的时点,而近期港股走势也表明,个股走势与业绩预期相关性进一步增强,市场对中报超预期的企业均给予一定程度的正面积极反馈,可以展望阿里巴巴对恒生科技上涨的正面推动。

建议关注:(1)AI行业,关注算力及AIDC建设板块,以及后续AI发展催生的爆款AI应用;(2)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注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巨头供应链进展;(3)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及设备;(4)H股恒生科技相关公司。


二、行业情况

根据中信二级行业分类,涨幅靠前的行业有通信设备制造、元器件、稀有金属、产业互联网、消费电子,分别上涨16.57%、13.93%、8.77%、8.49%、7.91%;跌幅靠前的行业有新兴金融服务Ⅱ、渔业、增值服务Ⅱ、汽车销售及服务Ⅱ、品牌服饰,分别下跌5.06%、4.61%、4.18%、3.53%、3.44%。


三、经济数据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整体降幅整体收窄,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单7月数据更加亮眼,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1.5%,降幅较上月少减2.8%,营收同比+0.9%,与上月持平,基本面已出现明显的月度性企稳。细项中,7月,国有企业利润同比-6.9%,较上月少减1.4%;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1.0%,较上月少减7.9%;外资企业利润同比-2.4%,较上月多减13.4%。整体来看7月工业企业利润,中型企业同比+1.8%(6月-7.8%),小型企业同比+0.5%(6月-9.7%)。私营企业同比+2.6%,高于整体工业平均4.1%。







       本文涉及对未来事件或者情况的描述、预测或观点均属前瞻性陈述,受难以预测的特定风险、不确定性、假设有效性及信息时效性等诸多因素限制,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者销售要约。读者应结合自身情况,独立判断所载内容的有效性,自主决策是否采信,贤盛投资及其雇员对读者使用本公众号及其内容开展投资行为等活动造成的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贤盛投资 - 合格投资者认定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请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

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管理人等相关机构和人员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基金未来实际表现,证券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进入网站